黑龙江流域跨境洪灾防治的跨时段多层次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9
作者
刘宗瑞 [1 ,2 ]
周海炜 [1 ,2 ]
胡兴球 [1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商学院
[2] 河海大学国际河流研究中心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跨境洪灾; 跨时段多层次合作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87 [防洪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504 ;
摘要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沿岸社会经济日趋繁荣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域自然环境压力逐渐加大,较大地削弱了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黑龙江流域大规模洪灾频发。在东北亚一体化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政府加强黑龙江跨境洪灾联合防治以保障沿岸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中俄在黑龙江流域有长期的跨境水资源合作,2013年两国合作成功应对流域大规模洪灾。目前,以高层定期会晤为主体的合作机制已不能满足两国合作治理跨境洪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求,两国之间从中央到地方各层次合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国际河流水资源是跨境共享资源,当前两国在应对跨境洪灾时,主要面临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缺乏全方位流域洪灾防治的整体规划;两国间的自然灾害应急体制协同水平依然不高;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限制了其他治理主体的参与程度;黑龙江跨境洪灾防治的基础性工作较为薄弱。中俄两国政府应该根据各自水资源管理体制和灾害防治体系的主要特点探索新的区域合作治理机制。在中俄两国合作战略的指导下,从防洪组织层次与洪灾历时阶段两个维度在黑龙江流域构建跨时段多层次的跨境洪灾治理机制,以适应流域日益紧密联系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跨境洪灾所带来的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公路水毁灾害识别技术研究.[D].马保成.长安大学.2011, 05
[2]  
公共视角下的危机管理.[M].陈丽华等;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公路路基地质灾害识别系统研究.[D].牟顺.长安大学.2010, 03
[4]   东北亚救灾合作机制建设:特点、困境及对策 [J].
韦红 ;
陈森林 .
太平洋学报, 2013, (10) :72-79
[5]   黑龙江流域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多层合作机制研究 [J].
周海炜 ;
郑莹 ;
姜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9) :121-127
[6]   中俄跨境水污染灾害及区域减灾合作机制探讨 [J].
谢永刚 ;
王建丽 ;
潘娟 .
东北亚论坛, 2013, 22 (04) :82-91+129
[7]   宏观管理、战略管理与顶层设计的辩证分析——兼论顶层设计的改革意蕴 [J].
石国亮 ;
刘晶 .
学术研究, 2011, (10) :41-46
[9]   我国洪水保险制度的框架设计与制度创新——兼论国内外洪水保险的发展与启示 [J].
黄英君 ;
江先学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09, (02) :35-41
[10]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的政策框架与政策体系——以汶川地震为例 [J].
宋旭光 ;
庞明川 ;
王晓玲 ;
严绍兵 ;
吕怀涛 ;
万丛颖 ;
刘畅 ;
郭晓丹 ;
刘丹丹 .
财经问题研究, 2008, (09)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