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资本深化的区域特征与就业效应——兼论分权体制下资本深化态势的应对

被引:14
作者
朱轶
吴超林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工业; 资本深化; 区域; 就业; 财政分权;
D O I
10.14116/j.nkes.2010.05.006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国内各区域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工业资本构成以及就业特征,本文基于198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工业资本深化的空间分布及其就业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总量经济以及行业层面的资本深化态势下,中国工业在空间上也表现出"广泛"的资本深化特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反而具有更高的工业资本深化程度;工业资本深化在东、中部广大区域对就业具有负面效应,但在西部地区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相较于资本深化,对我国工业就业影响更为显著的因素源于与体制相关的政府以及国有经济层面,为控制资本深化态势,在产出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同时兼顾就业保障目标,各地相关区产业、就业政策的制定应跳出数量管制的传统思路,更多地考虑工业资本深化背后的分权体制背景与结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 [J].
蔡昉 ;
王德文 ;
曲玥 .
经济研究, 2009, 44 (09) :4-14
[2]   中国就业弹性究竟有多大?——兼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滞后冲击 [J].
丁守海 .
管理世界, 2009, (05) :36-46
[3]   我国制造业资本深化和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J].
张晓晖 .
企业导报, 2009, (05) :98-99
[4]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 [J].
朱轶 ;
熊思敏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5) :107-119
[5]   “3+4”:三大块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 [J].
孙红玲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10) :12-22
[6]   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和就业调整——基于利润最大化假设的分析 [J].
袁富华 ;
李义学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197-210
[7]   “不均质”大国的理论框架及其经济学界定——基本逻辑、测算模型和对中国的分析 [J].
曾铮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6) :25-34
[8]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本深化过程及其就业效应 [J].
蒲艳萍 ;
黄怡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03) :1-5
[9]   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的证据 [J].
徐现祥 ;
王贤彬 ;
舒元 .
经济研究, 2007, (09) :18-31
[10]   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 [J].
徐现祥 ;
周吉梅 ;
舒元 .
统计研究, 2007, (05)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