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

被引:238
作者
蒋跃平
葛滢
岳春雷
常杰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杭州,杭州,杭州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 富营养化水; 生物量; 营养吸收; 积累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研究了处理观赏用轻度富营养化水的人工湿地中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氮磷去除作用。研究发现 ,所选用的 2 1种植物中 ,有17种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生长良好 ,稳定生长 10 5 d以后 ,其平均总生物量在 15 5~ 1317g/ m2之间 ,除了鸭跖草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比 (A/ U)为 2 0 .5外 ,其余都在 1.18~ 4 .2 9之间。植株地上部 N和 P的浓度分别在 10 .99~ 34.74 mg/ g和 0 .5 9~ 3.81mg/ g之间 ;地下部 N和 P浓度分别在 6 .2 0~ 2 9.5 0 mg/ g及 0 .72~ 3.83mg/ g之间。大部分植物地上部 N和 P的浓度大于地下部 (p<0 .0 5 )。植物的 N、P积累量分别在 2 .10~ 2 4 .4 8g/ m2 和 0 .2 3~ 1.95 g/ m2 之间。在处理轻度富营养化水的人工湿地中 ,植物吸收对氮磷的去除起着主要作用——贡献率分别为 4 6 .8%和 5 1.0 %。植物的氮磷积累量与浓度及生物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所以可以直接以生物量为指标选择人工湿地植物。同时考虑净化和景观效果 ,可为处理城镇轻度富营养化水的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720 / 17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 [J].
夏汉平 .
生态学杂志, 2002, (04) :52-59
[2]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 [J].
成水平 ;
吴振斌 ;
况琪军 .
湖泊科学, 2002, (02) :179-184
[3]   人工湿地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J].
籍国东 ;
孙铁珩 ;
李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2) :224-228
[4]   两种程度富营养化水中不同植物生理生态特性与净化能力的关系 [J].
葛滢 ;
常杰 ;
王晓月 ;
徐青山 .
生态学报, 2000, (06) :1050-1055
[5]   过硫酸钾氧化吸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总氮 [J].
吴建之 ;
葛滢 ;
王晓月 .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0, (04) :166-167
[6]   石菖蒲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 [J].
何池全 ;
赵魁义 ;
叶居新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99, (01) :75-78
[7]  
公共庭园绿化美化[M].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马锦义等编著, 2003
[8]   Growth and nutrient dynamics of soft-stem bulrush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ing nutrient-rich wastewaters [J].
Tanner C.C. .
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1, 9 (1) :49-73
[9]  
Use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plants for removing phosphorus from dairy wastewaters[J] . Thomas A. DeBusk,James E. Peterson,K. Ramesh Reddy.Ecological Engineering . 199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