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不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植株再生培养研究

被引:18
作者
尹钧
任江萍
宋丽
李磊
余桂荣
师学珍
机构
[1]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
[2] 河南师范大学 郑州
[3] 郑州
[4] 新乡
关键词
小麦基因型; 转基因受体;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转基因受体材料,通过不同取材和预处理,发现小麦幼胚作为基因枪转化的受体材料,其愈伤组织形成与芽分化能力优于幼穗。幼胚在枪击前的预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抗轰击损伤和恢复生长能力都有明显影响,预培养2周的幼胚愈伤组织作为受体的再生率较高。在轰击前6h到轰击后18h用0.4mol·L-1甘露醇处理,能增加分化率。小麦基因型不同,基因转化与植株再生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别,本研究中豫麦18-64是较理想的受体基因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小麦幼胚培养基因型的筛选 [J].
余桂荣 ;
尹钧 ;
郭天财 ;
牛吉山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3, (02) :14-18
[2]   蔗糖在小麦基因枪法转化体系中的应用 [J].
董槿 ;
张凌锑 ;
翟亚锋 ;
邓新 ;
韩成贵 ;
于嘉林 .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4) :1-5
[3]   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转化小麦及其表达 [J].
郭北海 ;
张艳敏 ;
李洪杰 ;
杜立群 ;
李银心 ;
张劲松 ;
陈受宜 ;
朱至清 .
植物学报, 2000, (03) :279-283
[4]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J].
于晓红 ;
朱祯 ;
徐鸿林 ;
朱玉 ;
吴茜 ;
高越峰 ;
付志明 ;
肖桂芳 ;
安利佳 ;
李向辉 .
高技术通讯, 2000, (02) :16-20
[5]   用基因枪法获得抗白粉病转芪合酶基因小麦 [J].
梁辉 ;
郑近 ;
段霞瑜 ;
盛宝钦 ;
贾双娥 ;
李义文 ;
唐顺学 ;
欧阳俊闻 ;
李家洋 ;
李良材 ;
田文忠 ;
贾旭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24) :2644-2648
[6]   利用基因枪将HMW谷蛋白亚基基因与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导入小麦不同外植体获得转基因植株 [J].
张晓东 ;
李冬梅 ;
徐文英 ;
蒋有绎 ;
胡道芬 ;
韩立新 .
遗传, 1998, (S1) :5-10
[7]   用基因枪法将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初报 [J].
傅荣昭,曹光诚,马江生,李文彬,孙勇加,陈占宽,易明林,郅玉宝,林作辑 .
遗传学报, 1997, (04) :358-361
[8]   用微弹轰击法将GUS基因导入小麦的完整细胞 [J].
吴琴生 ;
姚国顺 ;
麦克·琼斯 ;
刘大钧 .
生物工程学报, 1992, (04) :339-341+413
[9]  
Improve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response of seed-derived callus cultures of Poa pratensis L.: Effect of gelling agent and abscisic acid[J] . H. F. Ark,M. A. C. M. Zaal,J Creemers-Molenaar,P. Valk.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 1991 (3)
[10]  
Modulation of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early and late-stage embryos of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bscisic acid and its analogs[J] . Javed A. Qureshi,Kutty K. Kartha,Suzanne R. Abrams,Lee Steinhauer.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 198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