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苏国勋研究员访谈录

被引:13
作者
苏国勋 [1 ]
熊春文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韦伯; 译本; 帕森斯; 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思维形式; 社会学; 社会学所; 《国外社会学》; 经验事实; 社会心理学; 社会科学; 见证;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10.02.019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1979—1980年之交,费孝通先生受命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停滞近30年后破土重生。苏国勋于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成为社科院的第一期硕士生,攻读期间选取社会学理论为学术方向,因此见证、参与了中国社会学重建的全过程。苏先生在这30年间,从硕博期间开始梳理苏俄社会学发展、开创大陆韦伯研究,完成哲学到社会学理论的学术转型;继而参加社会学第一、二期讲习班,正式调入社会学所工作;长期担任社会学所理论室主任,主持《国外社会学》20余载;承担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社会学理论方向博士生;任《文化:中国与世界》副主编,《社会理论》主编,《社会理论译丛》(上海人民出版社)主编,《社会学名著译丛》(商务印书馆)主编,《三联.燕京学术丛书》学术委员会成员,等等;近年来主张从文化进路(尤其是儒释道合流的角度)重新检视韦伯研究在中国语境的相关问题,以此推进中国社会理论的发展。苏国勋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社会学者,他受过西学教育,但始终密切关注中国问题,心仪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经验,学问出入于中西学之间。苏先生的学术历程可以作为中国社会学理论成长、发展及其独特品格的最好见证。值此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之际,我们发文《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苏国勋研究员访谈录》,以飨社会学同仁及所有关心中国社会学成长的人们。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9
页数:1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