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参与、受益和影响——基于意象差距的分析

被引:7
作者
潘忠岐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世界秩序; 意象; 意象差距; 修正国; 现状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国对世界秩序的基本意象和意象差距的变动是判断该国对世界秩序的态度和与世界秩序关系的重要视角。意象差距的性质、程度和变动趋势可以通过考察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世界秩序中的参与、受益和影响情况加以判断。1949年以来,中国关于世界秩序的意象差距的总体发展轨迹是,其性质趋于易调和,程度趋于降低,变动趋势趋于平缓和缩小化。中国相应地由世界秩序的反对者和革命者转变为批评者和利用者,并进一步转变为支持者和塑造者。因此,就与世界秩序的关系而言,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修正国,而是准现状国。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5 +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论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关系 [J].
郭树勇 .
太平洋学报, 2005, (06) :3-11
[3]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 [J].
门洪华 .
太平洋学报, 2004, (02) :4-13
[4]   国际安全秩序的变革与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J].
潘忠岐 .
国际问题研究, 2003, (06) :41-44+35
[5]   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 [J].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1) :10-15+77
[6]   论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 [J].
代兵 ;
孙健 .
现代国际关系, 2000, (12) :29-33
[7]  
世界秩序:结构、机制与模式[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潘忠岐著, 2004
[8]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亚历山大·温特(AxexanderWendt)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