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烷胺单用及与复方丹参或丙炔苯丙胺合用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5
作者
张文记
陈海波
蒋雨平
陈生弟
张本恕
郑剑晖
秦斌
曾湘豫
蒋景文
王新德
机构
[1]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2]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3]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4]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5]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与锥体外系疾病诊疗中心
[6] 北京市
[7] 帕金森病与锥体外系疾病诊疗中心
[8] 上海市
[9] 天津市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金刚烷胺; 复方丹参; 丙炔苯丙胺; 联合用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评定单用金刚烷胺、金刚烷胺与复方丹参或丙炔苯丙胺合用对早期帕金森病 (PD)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式分组 ,单用金刚烷胺组 (金刚烷胺组 ) 3 5例 ,金刚烷胺 +复方丹参组 (复方丹参组 ) 3 4例 ,金刚烷胺 +丙炔苯丙胺 (丙炔苯丙胺 )组 2 9例。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 (MDRSPD)量表 ,在治疗前及以后每 2个月进行 1次评定 ,期限为 1年 ,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同时在治疗前后取血查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常规、尿常规。结果Webster量表和MDRSPD量表的临床有效率 ,单用金刚烷胺组分别为 42 9%和 3 7 1% ,复方丹参组分别为 3 4 2 %和 2 6 5 % ,丙炔苯丙胺组分别为 5 1 1%和 48 3 % ,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MDRSPD量表的临床显效率 ,金刚烷胺组为 2 8% ,复方丹参组为 11 8% ,丙炔苯丙胺组为 2 7 6%。复方丹参组与金刚烷胺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丙炔苯丙胺组与金刚烷胺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以上 3组分别为 2 7 8%、8 8%和 3 1% ,但均较轻微 ,持续时间短 ,不影响治疗。结论 3组方案对早期PD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 ,金刚烷胺与丙炔苯丙胺组联合应用显效率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帕金森病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一致性和敏感性检验 [J].
陈海波 ;
曾湘豫 ;
张文记 ;
秦斌 ;
郑剑晖 ;
李淑华 ;
王新德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 (01) :1-4
[2]   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梁勇 ;
羊裔明 ;
袁淑兰 .
中草药, 2000, (04) :66-68
[3]   帕金森病非痴呆和痴呆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型分析 [J].
秦斌 ;
曾湘豫 ;
国汉帮 ;
吕杰民 ;
唐蔚青 ;
蔡晓杰 ;
陈海波 ;
张文记 ;
郑剑辉 ;
许贤豪 ;
王新德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8, (03) :21-23
[4]   丹参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 [J].
刘世清 ;
顾家珍 ;
陶海鹰 ;
余金蒲 ;
史昕云 .
中华骨科杂志, 1997, (01) :64-66
[5]   钙过负荷和丹参酮对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J].
赵燕,江文,侯京武,赵保路,忻文娟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5, (06) :6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