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前循环急性多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
被引:11
作者
:
黄小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温州医学院定理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黄小亚
[
1
,
2
]
韩丽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温州医学院定理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韩丽雅
[
1
,
2
]
黄向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温州医学院定理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黄向东
[
1
,
2
]
管朝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温州医学院定理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管朝红
[
1
,
2
]
叶祖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叶祖森
[
3
]
金笑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金笑平
[
4
]
机构
:
[1]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
温州医学院定理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3]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4]
温州医学院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
来源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2012年
/ 20卷
/ 01期
关键词
:
前循环;
急性多发脑梗死;
急性单发脑梗死;
影响因素;
病因;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的:了解前循环急性多发脑梗死(AMBI)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方法:连续收入73例前循环AMBI患者为试验组,随机收集73例同期入院的前循环急性单发脑梗死(ASBI)患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AMBI发病的14个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病因分型采用改良TOAST分型方法。结果:AMBI组与ASBI组相比,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年龄及入院时收缩压等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5%CI:1.01~1.13)、高血压(OR=2.78,95%CI:1.06~7.58)、心房颤动(OR=3.19,95%CI:1.13~9.07)为AMBI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与ASBI患者相比,48例一侧半球AMB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病因(P=0.03);25例双侧半球AMBI患者,心源性栓塞是其主要病因(P=0.01)。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心房颤动为AMBI发病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一侧半球AMBI患者主要病因;心源性栓塞是双侧半球AMBI患者主要病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0+77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心房颤动引起心源性脑栓塞颅内梗死灶空间分布特点
[J].
叶祖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叶祖森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钊
;
郑荣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郑荣远
;
李建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李建策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贞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臧秋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苹莉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
17
(02)
:166
-170
[2]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J].
蒋爱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蒋爱华
;
孙晓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孙晓江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11)
:1057
-1059
[3]
CAROTID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LACUNAR INFARCTION - A PROSPECTIVE-STUDY
[J].
KAPPELLE, L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KAPPELLE, LJ
;
KOUDSTAAL, P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KOUDSTAAL, PJ
;
VANGIJN, 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VANGIJN, J
;
RAMOS, LMP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RAMOS, LMP
;
KEUNEN, JE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KEUNEN, JEE
.
STROKE,
1988,
19
(09)
:1093
-1096
[4]
A New Subtype Classification of Ischemic Stroke Based on Treatment and Etiologic Mechanism .2 Han SW,Kim SH,Lee JY,et al. Eur Neurol . 2007
←
1
→
共 4 条
[1]
心房颤动引起心源性脑栓塞颅内梗死灶空间分布特点
[J].
叶祖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叶祖森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钊
;
郑荣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郑荣远
;
李建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李建策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贞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臧秋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苹莉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
17
(02)
:166
-170
[2]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J].
蒋爱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蒋爱华
;
孙晓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孙晓江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11)
:1057
-1059
[3]
CAROTID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LACUNAR INFARCTION - A PROSPECTIVE-STUDY
[J].
KAPPELLE, L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KAPPELLE, LJ
;
KOUDSTAAL, P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KOUDSTAAL, PJ
;
VANGIJN, 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VANGIJN, J
;
RAMOS, LMP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RAMOS, LMP
;
KEUNEN, JE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TE UNIV UTRECHT HOSP,DEPT OPHTHALMOL,3511 GV UTRECHT,NETHERLANDS
KEUNEN, JEE
.
STROKE,
1988,
19
(09)
:1093
-1096
[4]
A New Subtype Classification of Ischemic Stroke Based on Treatment and Etiologic Mechanism .2 Han SW,Kim SH,Lee JY,et al. Eur Neurol . 200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