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中AmpC酶和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的发生和检测

被引:11
作者
王锦娜 [1 ]
邵海枫 [2 ]
姚兵 [2 ]
王卫萍 [2 ]
艾冬琴 [2 ]
史利宁 [2 ]
张小卫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医学检验中心微生物室
关键词
AmpC酶; ESBLs; 大肠埃希菌; 质粒;
D O I
10.13602/j.cnki.jcls.2006.02.021
中图分类号
R378 [病原细菌];
学科分类号
100103 ; 100705 ;
摘要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中检测AmpC酶及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方法选择从临床分离的可疑产ESBLs和AmpC 2种酶的40株大肠埃希菌,用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表型,三维酶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PCR扩增质粒型ampC基因和ESBLs基因,肉汤交配法检测质粒型ampC基因的接合传递性。结果在三维试验中,40株菌中有39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21株产ESBLs和AmpC 2种酶,15株单产ESBLs,3株单产AmpC酶。在PCR扩增试验中,8株扩增出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7株为C IT型,1株为DHA型;34株扩增出b laTEM、b laCTX-M、b laOXA 3型ESBLs基因中的至少1个型,未扩增出b laSHV。8株携带质粒型ampC基因的菌株,共筛选出9株接合子。结论AmpC酶已在我院的大肠埃希菌中出现,由质粒编码的AmpC酶可在细菌间传递。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用于三维试验的最适酶抑制剂浓度探讨 [J].
邵海枫 ;
刘金波 ;
张小卫 ;
王卫萍 ;
李珍大 .
临床检验杂志, 2003, (06) :352-353
[2]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J].
黄支密 ;
陈榆 ;
毛培华 ;
吴晶 ;
仵蕾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 (11) :38-40
[3]  
Detection of genes coding for extended-spectrum SHV beta-lactamases in clinical isolates by a molecular genetic method,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E test[J].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