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冠心病中的变化

被引:27
作者
黄炜
陈清枝
燕宪亮
王然
张颖
机构
[1]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2]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3] 徐州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4]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江苏徐州
[5] )
[6] (江苏徐州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患者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2 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30例 ,分别测定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结果 :①SAP、UAP、AM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②UAP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TNF α均显著增高 (P <0 .0 1) ,但与IL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AMI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④AMI与U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⑤血清中CRP、IL 6、TNF α在AMI发病的 72h以内有明显动态变化。结论 :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AMI时炎症因子的动态演变可以作为病情稳定性的指标 ,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398 / 40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王长华 ;
吴立萱 .
浙江医学, 1999, (02) :24-25
[2]  
Relation of serum cytokine concentration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 Mendall MA,Patel P,Asante M,et al. Heart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