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极早熟葡萄胚珠培养的若干影响因素
被引:3
作者
:
董晓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董晓玲
姚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姚强
贺普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贺普超
机构
:
[1]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2]
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
来源
:
落叶果树
|
1989年
/ 01期
关键词
:
胚珠培养;
胚发育;
自然授粉;
葡萄;
成苗率;
极早熟;
花后;
影响因素;
D O I
:
10.13855/j.cnki.lygs.1989.01.003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以自然授粉的极早熟葡萄早玫瑰的胚珠为试材,研究了胚珠培养过程中胚发育的若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玫瑰以果实达到完熟时取胚珠进行培养为最佳,胚珠培养的培养基以Nitsch培养基的大量元素+MS培养基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LH100mg/1+Ad10mg/1+IBA2.0mg/1+GA0.4mg/1+3%蔗糖为最优,胚的成苗率最高可达88.89%。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促进早熟葡萄胚的发育和萌发的研究
[J].
贺普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贺普超
;
张远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张远记
.
园艺学报,
1988,
(02)
:83
-87
[2]
胚珠组织的实验操作
[J].
杨弘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生物系
杨弘远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7,
(01)
:97
-100
[3]
早熟葡萄种胚的离体培养
[J].
刘双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农科院园艺所
刘双媛
.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01)
:17
-18
[4]
葡萄和油橄榄的离体胚培养
[J].
陈再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农学院
陈再光
;
黄德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农学院
黄德琍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4,
(06)
:20
-22
[5]
柑桔胚培养技术的研究——Ⅱ、多胚性品种未熟幼胚的早期离体培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元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碧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士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振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安祥
.
园艺学报,
1981,
(01)
:13
-18
[6]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细胞室 编译, 1978
←
1
→
共 6 条
[1]
促进早熟葡萄胚的发育和萌发的研究
[J].
贺普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贺普超
;
张远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张远记
.
园艺学报,
1988,
(02)
:83
-87
[2]
胚珠组织的实验操作
[J].
杨弘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生物系
杨弘远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7,
(01)
:97
-100
[3]
早熟葡萄种胚的离体培养
[J].
刘双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农科院园艺所
刘双媛
.
新疆农业科学,
1987,
(01)
:17
-18
[4]
葡萄和油橄榄的离体胚培养
[J].
陈再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农学院
陈再光
;
黄德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农学院
黄德琍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4,
(06)
:20
-22
[5]
柑桔胚培养技术的研究——Ⅱ、多胚性品种未熟幼胚的早期离体培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元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碧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士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振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安祥
.
园艺学报,
1981,
(01)
:13
-18
[6]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细胞室 编译, 197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