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滇西南晚第三纪含煤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7
作者
:
刘善印,钟大赉,吴根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刘善印,钟大赉,吴根耀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
煤炭学报
|
1995年
/ 04期
关键词
:
晚第三纪含煤盆地,形成与演化,沉积相,滇西南;
D O I
:
10.13225/j.cnki.jccs.1995.04.004
中图分类号
: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在分析滇西南晚第三纪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含煤盆地的形成,按其成因将盆地分为剪切盆地、剪切-拉张盆地和拉分盆地3种类型。盆地为冲积扇、湖泊、沼泽和河流相沉积物所充填,其演化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强烈沉陷阶段、稳定发展阶段、萎缩封闭阶段、剥蚀阶段和再沉陷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云南思茅地区新生代的持续旋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海泓
郝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郝杰
Jon P.Dobson Friedrich Heller Kennech J.Hs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Jon P.Dobson Friedrich Heller Kennech J.Hsū
[J].
科学通报,
1993,
(24)
: 2269
-
2272
[2]
中国滇西-泰国地区侏罗纪——第四纪盆地发育及其对比研究
吴根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吴根耀
[J].
地质科学,
1991,
(04)
: 359
-
368
[3]
大型走滑断层——碰撞后陆内变形的重要形式
钟大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钟大赉
P.Tapponni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Tapponnier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海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连生
嵇少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嵇少丞
钟嘉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钟嘉猷
刘小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刘小汉
U.Schaer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U.Schaerer
R.Lacassi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R.Lacassin
P.Leloup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Leloup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89,
(07)
: 526
-
529
[4]
景谷微型断陷盆地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初探
赵泽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滇黔桂石油地质科学研究所,滇黔桂石油地质科学研究所昆明,昆明
赵泽恒
王崇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滇黔桂石油地质科学研究所,滇黔桂石油地质科学研究所昆明,昆明
王崇镐
[J].
地质论评,
1988,
(05)
: 422
-
429
[5]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1
←
1
→
共 5 条
[1]
云南思茅地区新生代的持续旋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海泓
郝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郝杰
Jon P.Dobson Friedrich Heller Kennech J.Hs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Jon P.Dobson Friedrich Heller Kennech J.Hsū
[J].
科学通报,
1993,
(24)
: 2269
-
2272
[2]
中国滇西-泰国地区侏罗纪——第四纪盆地发育及其对比研究
吴根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吴根耀
[J].
地质科学,
1991,
(04)
: 359
-
368
[3]
大型走滑断层——碰撞后陆内变形的重要形式
钟大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钟大赉
P.Tapponni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Tapponnier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海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连生
嵇少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嵇少丞
钟嘉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钟嘉猷
刘小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刘小汉
U.Schaer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U.Schaerer
R.Lacassi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R.Lacassin
P.Leloup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Leloup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89,
(07)
: 526
-
529
[4]
景谷微型断陷盆地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初探
赵泽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滇黔桂石油地质科学研究所,滇黔桂石油地质科学研究所昆明,昆明
赵泽恒
王崇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滇黔桂石油地质科学研究所,滇黔桂石油地质科学研究所昆明,昆明
王崇镐
[J].
地质论评,
1988,
(05)
: 422
-
429
[5]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