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盆地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及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103
作者
范裕 [1 ]
周涛发 [1 ,2 ]
袁峰 [1 ]
张乐骏 [1 ,3 ]
钱兵 [1 ]
马良 [1 ]
David RC [3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3]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CODES),University of Tasmania
关键词
成岩时代; 玢岩型铁矿床; 宁芜盆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构造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1 [岩石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玢岩型铁矿床的主要产地,盆地内广泛产出闪长玢岩,这类岩体与铁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但其精确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的研究仍十分薄弱。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盆地内与铁矿床有关的7个闪长玢岩体的年代学研究,通过对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同位素定年方法,确定了盆地内主要闪长玢岩体,凹山岩体、陶村岩体、和尚桥岩体、东山岩体、白象山岩体、和睦山岩体和姑山岩体的成岩时代分别为130.2±2.0Ma、130.7±1.8Ma、131.1±1.5Ma、131.1±3.1Ma、130.0±1.4Ma、131.1±1.9Ma和129.2±1.7Ma。定年结果表明盆地内闪长玢岩成岩年龄均为130Ma左右,其成岩年龄可以近似代表铁矿床的成矿年龄。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145~136Ma、135~127Ma、126~123Ma三期成岩(成矿)作用,宁芜盆地内闪长玢岩是第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时代明显晚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隆区内与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有关的高钾钙碱性岩体。宁芜盆地内闪长玢岩及玢岩型铁矿床形成于区域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715 / 2728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