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低碳模式

被引:2
作者
徐玖平
李姣
机构
[1] 四川大学低碳技术与经济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和谐社会; 低碳模式; 环境社会学; 统筹优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以"四川省地震灾后重建社会满意度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找到影响社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确立低碳模式为灾后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佳模式。通过对低碳社会的特征分析,结合社会学理论,认为:低碳社会的发展是低碳价值理念、低碳准则、低碳行为互相作用的过程。低碳社会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基于综合集成与统筹优选的方法,从价值理念、低碳行为、规范体系三个方面对低碳社会的各项要素进行集成;低碳社会的推行模式分为低碳农村模式和低碳城市模式。低碳农村可以与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发展生态经济,探索生态发展模式和生态补偿政策;低碳城市相对于一般社会发展模式和农村发展模式,更集中体现在建筑、交通、文化、消费行为等某些特定领域。建议:从国家到灾区的各级政府必须多管齐下,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对策及措施,如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制定法律法规,促进新能源开发,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等来保障低碳社会模式的推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论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政策体系的建立 [J].
罗光宇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 (06) :54-57
[4]   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 [J].
陈晓春 ;
张喜辉 .
消费经济, 2009, 25 (02) :71-74
[5]   张扬低碳性格 发展低碳经济 [J].
刘克梅 .
城市与减灾, 2009, (02) :47-48
[6]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J].
谢军安 ;
郝东恒 ;
谢雯 .
当代经济管理, 2008, 30 (12) :1-7
[7]   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J].
张文宏 ;
雷开春 .
社会学研究, 2008, (05) :117-141+244
[8]   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 [J].
金涌 ;
王垚 ;
胡山鹰 ;
朱兵 .
中国工程科学, 2008, (09) :4-13
[9]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效益的熵值评价——以浙江省为案例 [J].
施拥军 ;
刘恩斌 ;
邹林烽 .
林业经济 , 2008, (07) :50-54
[10]   地震灾后重建系统工程的综合集成模式 [J].
徐玖平 ;
卢毅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 (07)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