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2,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17
作者
贾绮宾
梁学亚
吴改玲
张小晋
陈绳武
马银龙
机构
[1] 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
[2] 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TNF-α; IL-2; sIL-2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原发性肝癌 33例 ,肝炎后肝硬化 6 0例。分为肝癌组 33例 ,肝硬化代偿期组 30例 ,肝硬化失代偿期组 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NF α、IL 2、sIL 2R水平。肝癌组患者追踪 2月至 2年 ,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1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TNF α、sIL 2R水平明显高于各期肝炎后肝硬化组 ,而血清IL 2水平较各期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降低。 2 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TNF α、sIL 2R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 ,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IL 2水平低于肝硬化代偿期组。 3 原发性肝癌组经有效手术治疗及导管化疗者血清TNF α及sIL 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IL 2则较前升高 ,而未经有效治疗或治疗时已是晚期者TNF α及sIL 2R水平逐渐升高 ,IL 2则逐渐降低。结论 本文提示原发性肝癌及肝炎后肝硬化与TNF α、IL 2及sIL 2R有密切相关性。TNF α、IL 2及sIL 2R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硬化的进展情况 ,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并决定治疗的预后。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4+248 +24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肿瘤坏死因子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刘红菊 .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6, (05)
[2]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TNF,SIL-2R的变化 [J].
甄真,裴 ,王麟士,刘金星,赵彩彦,周俊英 .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6, (03) :170-171
[3]  
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与免疫治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李振主编, 1990
[4]  
白细胞介素2的基础与临床[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曹雪涛编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