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模式的演进

被引:7
作者
冯燕
机构
[1] 河海大学社会系
关键词
农村; 面源污染; 环境治理; 文化变轨; 农家乐经济;
D O I
10.13553/j.cnki.llygg.2016.06.032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农村面源污染及其治理模式的转变反映文化轨迹的变化历程。传统社会时期人类被动地适应生态环境而形成生存型文化,工业社会时期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控制自然环境形成生产型文化,随着生态文明的倡导,人类以生活型文化为主导,主动平衡物质消费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在实际文化运行轨迹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与需求容易导致文化脱轨现象,引发生态环境恶化与社会矛盾的增多。文化凭借自身具有的"反身性"特性对不适当的行为予以主动修复与纠正,实现整体社会从生产型文化向生活型文化的转变,保持人与生态关系之间的协调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SEWAGE DISPOSAL AND STREAM POLLUTION IN MINNESOTA. Frederic Bas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1914
[2]  
Assess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 in Rela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Pollution from Private Sewage Systems. Will Joseph Brownlie.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 2015
[3]  
An Invitation to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Michael Bell. . 2004
[4]   农村发展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J].
王晓毅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2) :58-65
[5]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农村环境问题 [J].
乐波 .
江西社会科学, 2011, 31 (10) :227-231
[6]   沦为附庸的乡村与环境恶化 [J].
王晓毅 .
学海, 2010, (02) :60-62
[7]   从外源污染到内生污染——太湖流域水环境恶化的社会文化逻辑 [J].
陈阿江 .
学海, 2007, (01) :36-41
[8]   政经一体化开发机制与中国农村的环境冲突 [J].
张玉林 .
探索与争鸣, 2006, (05) :26-28
[9]  
乡土中国[M]. 中华书局 , 费孝通, 2013
[10]  
四千年农夫[M]. 东方出版社 , (美) 金,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