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预防樟子松生理干旱的造林技术
被引:1
作者
:
初国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初国君
穆天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穆天民
刘庭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庭跃
那达才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那达才德
机构
:
来源
:
林业科技
|
1989年
/ 02期
关键词
:
樟子松;
树苗;
干早;
造林技术;
植苗;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一樟子松已发展到东北三省、内蒙古东西部、河北坝上、山西雁北、陕西北部、甘肃、新疆北麓、山东泰山等13个省市,仅“三北”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就发展到近4万公顷,大量资料表明:柞于松生态幅度宽、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在许多引种区生长速度,田过原产地,有些地区树龄达20年,可以认为是“三北”地区沙地、低山丘陵、高寒山地和平原的即能防风固沙绿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1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