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山区六种植被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被引:6
作者
吕皎 [1 ]
王维 [2 ]
机构
[1]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水土保持功能; 植被配置; 径流量; 泥沙量;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0.05.026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揭示太行山中山区植被配置模式对其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研究以荒坡为对照,在坡向与海拔高度相同、营造初期土壤条件相近的六种林分内设置径流小区,对其中的径流量、泥沙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的入渗率进行了监测。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配置间的水土保持功能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大小顺序依次为荆条与红豆草立体配置、油松与荆条、红豆草混交、油松纯林、油松与荆条混交林、红豆草地、荆条灌木林、荒坡;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量及泥沙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0、80 min内的土壤入渗率成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及总孔隙度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这说明,该区域上述植被类型间水土保持功能的差异性可能是因为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对其所在立地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46 / 11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森林水文学: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森林与水的关系 [J].
刘世荣 ;
常建国 ;
孙鹏森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7, (05) :753-756
[2]   沙棘与不同类型植被配置下土壤微生物、养分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J].
马建军 ;
李青丰 ;
张树礼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06) :163-167
[3]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扰动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效果研究 [J].
刘刚 ;
李红丽 ;
董智 ;
孙明高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6) :41-45
[4]   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地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研究 [J].
文亦芾 ;
毕玉芬 ;
董亚芳 .
土壤, 2006, (04) :489-493
[5]   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植被水土保持效应研究——以涪江流域黄羊小流域为例 [J].
邓玉林 ;
李春艳 ;
王玉宽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7-10
[6]   湘西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J].
李锡泉 ;
田育新 ;
袁正科 ;
陈晓萍 ;
何友军 ;
孙圣团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2) :123-125+157
[7]   坡耕地土壤水分入渗测试方法对比研究 [J].
吴发启 ;
赵西宁 ;
崔卫芳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3) :39-41
[8]   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J].
韦红波 ;
李锐 ;
杨勤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4) :489-496
[9]   滇中高原山地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J].
孟广涛 ;
郎南军 ;
方向京 ;
李贵祥 ;
袁春明 ;
温绍龙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1) :66-69
[10]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植被水保生态效益研究 [J].
陈云明 ;
侯喜禄 ;
刘文兆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3)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