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R模型的现代城市绿地海绵体适宜性分析

被引:18
作者
汤鹏
王浩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关键词
绿地海绵体; 适宜性评价; MCR模型; GIS; 扬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92 [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目的】探索用于区分保护型绿地海绵体和建设型绿地海绵体的定量评估方法,同时检验MCR模型运用在城市绿地海绵体适宜性评估中的可行性,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方法依据。【方法】将城市用地的扩张假设为生态保护用地扩张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两个水平扩张过程,以扬州市为例,选取适当的生态源与城市建设源,从生态和社会两方面收集指标构建阻力因子体系,在MCR模型框架下利用ArcGIS的成本距离工具进行扩张过程的模拟,用FMCR差值=FMCR生态扩张-FMCR建设扩张来表明最终的绿地海绵体适宜属性。【结果】基于扬州市绿地海绵体的MCR差值结果与33处城市潜在绿地海绵体耦合分析得出,MCR差值>0的区域为天然绿地海绵体,适宜严格保护;MCR差值<0的区域为可进行人工建设干预的海绵体,适宜与城市雨水设施相衔接。【结论】MCR模型能够精确、直观地反映城市潜在绿地海绵体的适宜属性和未来利用方向,便于针对不同的海绵体类型采取不同的建设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海绵城市建设中建成区雨洪格局的量化研究 [J].
汤鹏 ;
王玮 ;
张展 ;
苏同向 ;
王浩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2 (01) :15-20
[2]   海绵城市建设内涵与多视角解析 [J].
张伟 ;
车伍 .
水资源保护, 2016, 32 (06) :19-26
[3]   让自然做功 事半功倍——正确理解“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J].
成玉宁 ;
袁旸洋 .
生态学报, 2016, 36 (16) :4943-4945
[4]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西南城市景观连通性研究 [J].
张青萍 ;
杨柳 .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 (06) :438-442
[5]   基于GIS的海口市绿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J].
付晖 ;
付广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31 (04) :291-297
[6]   高分系列卫星影像特征及其在太湖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J].
侍昊 ;
沈文娟 ;
李杨 ;
李旭文 ;
牛志春 ;
王甜甜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0 (06) :63-68
[7]   海绵城市:跨界规划的思考 [J].
李俊奇 ;
任艳芝 ;
聂爱华 ;
李小宁 ;
宫永伟 .
规划师, 2016, 32 (05) :5-9
[8]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 [J].
崔广柏 ;
张其成 ;
湛忠宇 ;
陈玥 .
水资源保护, 2016, 32 (02) :1-4
[9]   国外雨水管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J].
廖朝轩 ;
高爱国 ;
黄恩浩 .
水资源保护, 2016, 32 (01) :42-45+50
[10]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珠海市生态适宜性评价[J]. 李健飞,李林,郭泺,杜世宏.应用生态学报.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