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低山丘陵区农林间作系统中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边行效应研究

被引:9
作者
孙守家 [1 ]
桑玉强 [2 ]
孟平 [1 ]
张劲松 [1 ]
贾长荣 [3 ]
任迎丰 [3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3] 济源市国有大沟河林场
关键词
小麦-石榴间作系统; 吸收根; 根长密度; 边行效应;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2011.06.018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调查小麦-石榴间作系统及单作作物系统中冬小麦根长密度,分析了冬小麦在间作模式下根系的空间变化规律及边行效应.结果表明,在间作系统中,在空间上冬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壤层,80 cm以下根长密度较小,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的增加符合幂函数衰减规律,呈"T"型分布.在时间上冬小麦吸水根长密度从返青期开始增加,在灌浆期达到峰值,乳熟期略有下降,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各个生育时期,不同位置间作小麦吸水根长密度的大小为N80>S80>N160>S160>Center,在水平方向上呈"两边多、中间少"分布趋势.与单作系统相比,Center处的间作小麦根长密度略有下降,但N80,S80,N160和S160间作小麦根长密度明显增加,边行效应明显.灌浆期中单作小麦根长密度等值线明显高于S80,S160,N160和N80的间作小麦,表明在相同的根系等值线条件下,间作小麦根系下扎深度要深于单作小麦,且越靠近石榴下扎深度越深,边行根系生长优势有利于间作冬小麦对有限水资源的竞争.
引用
收藏
页码:640 / 6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华北石质山区核桃-绿豆复合系统氘同位素变化及其水分利用 [J].
孙守家 ;
孟平 ;
张劲松 ;
黄辉 ;
万贤崇 .
生态学报, 2010, 30 (14) :3717-3726
[2]   间作小麦的边行效应及其与根系空间分布的关系 [J].
齐万海 ;
柴强 ;
于爱忠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5 (01) :72-76
[3]   不同耕作措施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J].
冯福学 ;
黄高宝 ;
柴强 ;
于爱忠 ;
乔海军 ;
黄涛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499-2506
[4]   黄土区果农复合系统种间水分关系研究 [J].
云雷 ;
毕华兴 ;
任怡 ;
吴坚 ;
陈攀攀 ;
马雯静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 (06) :110-114
[5]   冬小麦根系分布规律 [J].
刘荣花 ;
朱自玺 ;
方文松 ;
邓天宏 ;
赵国强 .
生态学杂志, 2008, (11) :2024-2027
[6]   土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 [J].
杨书运 ;
严平 ;
梅雪英 ;
孙秀邦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2) :309-313
[7]   农林复合系统中物种间水肥光竞争机理分析与评价 [J].
赵英 ;
张斌 ;
王明珠 .
生态学报, 2006, (06) :1792-1801
[8]   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J].
刘浩 ;
段爱旺 ;
高阳 ;
申孝军 .
灌溉排水学报, 2006, (01) :20-24
[9]   石榴树吸水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J].
张劲松 ;
孟平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89-91
[10]   间作冬小麦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J].
赵秉强 ;
张福锁 ;
李增嘉 ;
李凤超 ;
史春余 ;
张骏 ;
张新春 ;
申加祥 ;
潘海军 ;
赵甲美 ;
尹玉波 ;
武传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2) :2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