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特区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9
作者
罗清和
曾婧
机构
[1]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特区; 特区模式; 普适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已逐渐上升为一种发展模式,其35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这一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正确性。特区模式较之其他区域模式具有普适性,可以更快形成增长极;可以更好地发挥梯度转移效应;能够较快形成产业集聚。"增长极"理论、"中心—边缘"理论,以及"梯度转移"理论构成了特区模式的理论基础。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整体也还面临多方面的考验,特区模式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M].(美) 克鲁格曼;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特区经济学导论.[M].罗清和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3]  
各国的经济增长.[M].(美)库兹涅茨(Kuznets;S.)著;常勋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
[4]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改革动力研究 [J].
乔榛 .
学习与探索, 2014, (05) :78-84+2
[5]   论经济特区的演变趋势:从政策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J].
许经勇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09) :4-8
[6]   新形势下经济特区的“特区之位”探析 [J].
李凌云 .
特区经济, 2008, (08)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