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社会及其治理的分工—协作体制

被引:9
作者
张康之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分工—协作; 社会体制; 组织体制; 整合机制;
D O I
10.14063/j.cnki.1008-9314.2016.06.009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全球视野中,社会治理的困境都呈现出了不断加重的趋势,这要求我们必须对既有的社会治理体系进行审查。其中,对其基础性的体制进行分析是谋求社会治理重建的必要功课。人们在工业社会中往往集中关注的是诸如民主还是集权的问题,实际上,在这个历史阶段中的每一社会,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都是分工—协作,这个社会的人们是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去开展社会活动和进行社会治理的。在分工—协作体制的运行中,主要是由价格整合机制和权力整合机制发挥调整作用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受到冲击的正是分工—协作体制,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运动却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致使改革中所确立的社会治理方案总也无法满足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治理要求。其实,改革中的体制变革应当是一场从分工—协作体制向合作体制的变迁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127 +1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创造一个新的文明[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美)阿尔温·托夫勒(AlvinToffler),(美)海蒂·托夫勒(HeidiToffler)著, 1996
  • [2] 行动中的组织[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汤普森 (Tompson,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