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

被引:78
作者
刘洪涛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边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 牧歌; 沈从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7.425 [长篇、中篇小说];
学科分类号
050106 ;
摘要
《边城》的艺术独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它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继《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边城》的牧歌属性与中国形象互为表里,为后发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边城》作为近现代以降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提炼,其文本存在深刻的破绽,并有移用异族文化资源等问题,这揭示了主体民族对自我的诗意想象的虚拟性和策略性,以及与西方文学中的异族想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论《边城》叙述者性格及其功能 [J].
方长安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3) :52-56
[2]  
赛珍珠研究.[M].刘龙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3]  
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M].石启贵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