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Mg、Sr、Ca及其比值的环境指代意义

被引:38
作者
李彬
袁道先
林玉石
李红春
覃嘉铭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
[2] 美国南加州大学!CA-
关键词
Mg/Ca和Mg/Sr比值;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 环境指代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4 [自然作用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通过桂林地区盘龙洞 1号石笋和丰鱼岩 4号石笋的 Ca、Mg、Sr及其比值的研究 ,并通过与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分析 ,初步认为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的 Sr、Mg、Ca及其比值的形成既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又取决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当大气环流系统未发生显著变化时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较相似 ,这时 ,Mg/ Ca和 Mg/ Sr比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而当大气环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时 (如出现冰期和间冰期的显著变化 ) ,Mg/ Ca和 Mg/ Sr比值则主要取决于水文地质条件 ,即降水条件的变化。尽管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 Mg、Sr、Ca指标可以获得很高分辨率的信息 ,但由于 Mg、 Sr、 Ca地球化学习性的复杂性 ,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化 ,这种指标作为单独指标应用就会十分危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trace element variations and dating of a late Pleistocene Tasmanian speleothem. Goede A,Vogel JC. Pal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1991
[2]  
Trace-element partition coefficients in the calite-water system and their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 in cave studies. Gascoyne M. Journal of Hydronautics . 1983
[3]  
AnnualTrace-ElementVariations in aHoloceneSpeleothem. RobertsM S,SmartP L,BakerA. Earth 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