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基质中土壤酶空间分布及其与水质净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23
作者
岳春雷
常杰
葛滢
朱荫湄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杭州
[4] 杭州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人工湿地; 磷酸酶; 脲酶; 蛋白酶; 空间分布; 净化效果;
D O I
10.13774/j.cnki.kjtb.2004.02.006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研究了人工湿地基质中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与污水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随基质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蛋白酶活性在基质上层最高,下层次之,中层最低;湿地上池基质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大于下池.磷酸酶活性与污水总磷、CODcr、BOD5去除率正相关;脲酶与总氮的去除率正相关;蛋白酶与总氮、总磷、CODcr、BOD5去除率没有相关性.该研究为利用酶活性作为评价净化效果的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李阜棣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 [J].
吴振斌 ;
梁威 ;
邱东茹 ;
周巧红 ;
成水平 ;
付贵萍 ;
贺锋 .
生态学报, 2002, (07) :1012-1017
[3]   两种程度富营养化水中不同植物生理生态特性与净化能力的关系 [J].
葛滢 ;
常杰 ;
王晓月 ;
徐青山 .
生态学报, 2000, (06) :1050-1055
[4]   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中植物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J].
葛滢 ;
王晓月 ;
常杰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06) :690-692
[5]   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氮去除及氮转化细菌的研究 [J].
张甲耀 ;
夏盛林 ;
邱克明 ;
熊凯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0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