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油层识别技术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30
作者
王飞宇
庞雄奇
曾花森
师玉雷
胡剑峰
刘可禹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澳大利亚联邦石油公司 北京 中国石油 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4] 北京
[5] 新疆 库尔勒
关键词
古油气藏; 石油运移途径; 成藏化石记录; 流体包裹体; 烃类流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古油层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层段识别,二是残留烃数量分析,三是盆地流体历史模拟技术。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和荧光颗粒定量技术分别采用显微岩石学和激光扫描分析方法,确定储集层中油包裹体的丰度,而储集层中油包裹体丰度反映它在地质历史中古含油饱和度。油层的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值大于5%,并至少有一部分样品大于10%,水层的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值小于1%。一些油层中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高值缺乏指示了快速成藏或浅部成藏。在石油运移通道层段,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值主体值为1%~5%,但这些层段在垂向上仅局部分布。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和荧光颗粒定量技术可用于识别古油层,判识古油水界面,寻找再运移石油,确定天然气或凝析气藏早期是否存在早期石油充注事件,识别次生油藏,寻找下伏油藏,限定油气充注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油气水层定量评价录井新技术.[M].郎东升;岳兴举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  
油气勘探原理和方法.[M].童晓光;何登发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   运移分馏作用:凝析油和蜡质油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J].
张水昌 .
科学通报, 2000, (06) :66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