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粗毒的生物活性

被引:18
作者
汪猷
陈耀全
韩友娣
张云岩
徐寿龙
谢慧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粗毒; 磷酸; 小鼠; 磷化合物; 小家鼠; 毒浓度; 生物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在我国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Koch)作药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本草纲目》载蜈蚣主治小儿惊痴、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疠等症。但对少棘蜈蚣毒素的性质,则未见研究报道。蜈蚣毒液是由它的第一对颚足分泌的。在捕捉活动物为食时,以锋利的毒颚刺入捕猎对象的身体,分泌出毒液使猎获物麻痹然后咬食。据生物学工作者和产地群众反映,人被少棘蜈蚣叮咬后产生剧痛,伤口周围红肿,波及附近淋巴,产生硬结,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但未发现致命事例。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少棘蜈蚣的生活习性 [J].
张崇洲 ;
李志英 .
动物学杂志, 1979, (0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