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济南市地下水补给区景观格局研究
被引:4
作者:
王立红
秦艳红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管理研究所
[3] 济南
[4]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水土流失;
南部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认为在大尺度上景观格局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对3个区域景观类型、地形梯度等方面的相关指标分别计算,结果发现,近郊地区受城市扩张的影响,人为干扰最强,工矿企业多,总体景观格局的防蚀效果最差;南北沙河地区,山间谷地宽阔,农业活动频繁,景观格局的防蚀效果较近郊地区稍好;三川地区地形起伏变化最大,山高坡陡,人为干扰少,生态状况良好,景观格局防蚀效果最好.为维护景观整体生态的良性发展,并将其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协调起来,针对不同的区域特征,在极有限地调整或增加自然植被面积的条件下,主要通过合理调整景观格局和增加自然景观间的生态联通程度,使景观格局得到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5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