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内部救济

被引:18
作者
陈瑞
机构
[1]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关键词
徽州; 宗族; 救济; 社会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明清时期,由于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战争摧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徽州宗族部分族人生存状况趋于恶化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族人的贫困处境引发了秩序动荡、伤风败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有效维持族人的基本生存及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徽州宗族非常重视救济贫困族人,并通过设置义田、义仓、学田、义屋、义冢等途径积极开展内部救济,以帮助弱势族众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实现了宗族社会正常的持续的惯性发展。许多徽州宗族在实施族内救济时,通过增设各类禁止性与惩罚性的附加条件或条款以约束、控制族人。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明代徽州官府与宗族的救荒功能 [J].
周致元 .
安徽大学学报, 2006, (01) :107-112
[2]   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 [J].
唐力行 ;
徐茂明 .
江海学刊, 2004, (03) :125-134
[3]   清代婺源的水旱灾害与地方社会自救 [J].
李自华 .
农业考古, 2003, (01) :195-202
[4]   1588—1589年瘟疫流行与徽州社会 [J].
孔潮丽 .
安徽史学, 2002, (04) :11-14
[5]  
徽州宗族社会[M].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唐力行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