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被大气模式中水分和能量传输研究进展

被引:9
作者
冯起 [1 ]
张艳武 [2 ]
司建华 [1 ]
席海洋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
[2]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水分与能量传输;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 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分析过去地-气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能量的传输过程在模型中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确定了分析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解决我国干旱地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的一些思路,强调加强干旱地区观测资料积累,采用实测资料不断对不同分析计算进行验证,找出适用于西北干旱区的参数化方法,建立干旱区土壤-植物-大气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鲍艳 ;
吕世华 .
中国沙漠, 2006, (03) :454-460
[2]   陆面模式(SSiB)对敦煌荒漠戈壁下垫面陆面过程的模拟及敏感性试验 [J].
朱德琴 ;
高晓清 ;
陈文 .
中国沙漠, 2006, (03) :466-472
[3]   植物蒸散耗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J].
司建华 ;
冯起 ;
张小由 ;
张艳武 ;
苏永红 .
水科学进展, 2005, (03) :450-459
[4]   荒漠下垫面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敏感性实验 [J].
刘树华 ;
张景光 ;
刘昌明 ;
李新荣 ;
文平辉 ;
刘立超 ;
王会肖 .
中国沙漠, 2002, (06) :114-122
[5]   陆面过程参数化模式的研究 [J].
刘树华 ;
李新荣 ;
刘立超 ;
张景光 .
中国沙漠, 2001, (03) :89-97
[6]   一种适合干旱地区的陆面过程模式——LSPM的介绍 [J].
刘立超 ;
李新荣 ;
冯金朝 ;
刘树华 .
中国沙漠, 2001, (03) :103-104
[7]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简评 [J].
史学丽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01) :102-112
[8]   一个简单的陆面过程模式 [J].
戴永久 ;
曾庆存 ;
王斌 .
大气科学, 1997, (06) :66-77
[9]   现用遥感蒸散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缺点及改进 [J].
陈镜明 .
科学通报 , 1988, (06) :454-457
[10]  
Observational data and scale‐dependent parameterizations: explorations using a virtual hydrological reality[J] . Kathy E.Bashford,Keith J.Beven,Peter C.Young.Hydrol. Process.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