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54
作者
钟涛
于红光
王勇
杨思福
王晓轩
机构
[1]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肺; 活组织检查,针吸;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气胸; Logistic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4.42 [电子计算机扫描]; R446.8 [组织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100208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的因素。方法观察162例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患者气胸发生的情况(病灶直径1~6 cm),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因素并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结果术后 CT 发现气胸32例,发生率为19.8%。χ2检验表明患者是否合并慢性肺阻塞性疾病(COPD)、病灶与胸壁的距离、穿刺针停留时间及病灶直径等4个因素与气胸发生率有关。其中 COPD 患者67例术后发生气胸22例(32.8%);病灶紧贴胸壁(48例)、病灶与胸壁距离<2 cm(55例)及病灶与胸壁距离>2 cm(59例)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为0、14(25.5%)、18例(30.5%);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10 min(83例)、10~20 min(51例)、>20 min(28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例数分别是8(9.6%)、10(19.6%)、14(50.0%)例;病灶直径<2 cm(65例)、2~4 cm(52例)、>4 cm(45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是19(29.2%)、8(15.4%)、5(11.1%)例。其中前3项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其 OR 值分别为4.652,4.030,2.855)。结论当病灶离胸壁远,患者合并有 COPD,病灶直径小的患者,穿刺前要充分考虑到气胸发生的可能,减少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可使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大为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232 / 12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病灶因素对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J].
张雪梅 .
放射学实践, 2005, (06) :536-538
[2]   320例胸部病变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总结 [J].
李成州 ;
刘士远 ;
肖湘生 ;
金莉卿 ;
张电波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1, (06) :380-383
[3]   抽吸针与活检枪组合穿刺活检肺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J].
孙殿敬 ;
赵明东 ;
庄悦新 ;
冯秀栓 ;
薛海波 ;
左秀兰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11) :76-77
[4]   胸部小病变螺旋CT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的研究附视频 [J].
周荣林 ;
勾振堂 ;
郭庆儒 ;
赵焕桥 ;
闫丹 ;
王彦 ;
刘春邻 ;
周卫东 ;
郭建党 ;
贾琳 ;
李清娟 ;
马大庆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 (05) :490-491
[5]   经皮肺穿刺气胸发生率分析 [J].
朱琪 ;
王琨 ;
任冉 .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1, (02) :103-104
[6]   CT导引下自动可分离切割针系统肺活检的应用 [J].
李兴 ;
许虹 ;
王玲 ;
曾新群 ;
宋杰 ;
周石 ;
谭隆旺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 (12) :71-72
[7]  
CT、MRI介入放射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雪哲,卢延主编, 2001
[8]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afety of CT-guided percutaneous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of the lung: comparison of small and large pulmonary nodules. Li H, Bioselle PM, Shepard JO,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