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硬度分布及遗传分析

被引:45
作者
周艳华
何中虎
阎俊
张艳
王德森
周桂英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北京,北京
[2] CIMMYT中国办事处,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硬度; 品质; 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 10 0份冬麦和 4 1份春麦调查了小麦品种的硬度分布及其与籽粒性状的相关性 ,用荔垦 2号 /豫麦 2号、85中 33/温麦 6号和 85中 33/ 95中 4 5 9,共 3个组合的P1、P2 、F1、F2 和F3 研究了硬度的遗传规律。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 (SKCS)和近红外仪 (NIR)测定的硬度值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r =0 .85~ 0 .94 ;硬度与角质率r =0 .73~ 0 .79,在同一环境条件下 ,可用角质率来初步判断硬度。我国小麦硬度变化范围大 ,表现为硬质麦、软质麦和混合类型小麦共存 ,总体上 ,北部冬麦区品种硬度较高 ,南方冬麦区小麦硬度较低 ,春麦品种以硬质类型为主。硬度与大多数籽粒性状相关不显著 ,与面粉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出粉率和面粉灰分间的相关系数因冬春麦类型而不同。硬度受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为辅的 1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控制 ,软质对硬质为显性 ,遗传力较高 ,为 0 .78,对硬度进行早代选择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177 / 11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特性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J].
李宗智 ;
孙馥亭 ;
张彩英 ;
金亚辰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6) :35-41+98
[2]   A leucine to proline mutation in puroindoline b is frequently present in hard wheats from Northern Europe [J].
Lillemo, M ;
Morris, CF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0, 100 (07) :1100-1107
[3]  
A glycine to serine change in puroindoline b is associated with wheat grain hardness and low levels of starch-surface friabilin[J] . M. J. Giroux,C. F. Morris.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7 (5-6)
[4]  
Linkage between RFLP markers and genes affecting kernel hardness in wheat[J] . P. Sourdille,M. R. Perretant,G. Charmet,P. Leroy,M. F. Gautier,P. Joudrier,J. C. Nelson,M. E. Sorrells,M. Bernard.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6 (4)
[5]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wheat Mr 15000 “grain-softness protei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accumulation in the whole seed and grain softness[J] . C. J. Jolly,S. Rahman,A. A. Kortt,T. J. V. Higgin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3 (5)
[6]  
Cereal Grain Quality, Wheat. Henery R J,Kettlewell P S.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