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14
作者
张苗 [1 ]
卢洁 [1 ]
李坤成 [1 ]
李鹏雨 [1 ]
曹燕翔 [1 ]
段云云 [1 ]
马青峰 [2 ]
陈九宏 [3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
[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神经内科
[3] 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 灌注;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溶栓; 血流动力学;
D O I
10.13437/j.cnki.jcr.2007.12.035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R816.1 [头颅及神经系];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3~10h行常规CT平扫和CTP检查,其中16例行静脉溶栓、4例行动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7天复查CT平扫和CTP。对溶栓治疗前后病变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20例中5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5例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CBV降低,TTP延迟。溶栓后15例脑灌注异常范围缩小,CBF和CBV增加,TTP缩短;3例脑灌注异常区范围扩大,CBF、CBV进一步降低,TTP延迟更加显著;2例出现局部过度灌注。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缺血边缘区CBF和TTP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中心区CBF和CBV与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CTP检查能够观察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80 / 11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 [J].
卢洁 ;
李坤成 ;
张苗 ;
李鹏雨 ;
冀瑞俊 ;
宋阳 ;
马新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 (12) :806-809
[2]   多排螺旋CT在神经放射的应用进展 [J].
卢洁 ;
李坤成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09) :1457-1459
[3]   Hyperperfusion on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following revascularization for acute stroke [J].
Nguyen, TB ;
Lum, C ;
Eastwood, JD ;
Stys, PK ;
Hogan, M ;
Goyal, M .
ACTA RADIOLOGICA, 2005, 46 (06) :610-615
[4]  
Extending the Time Window for Thrombolysis: Evidence from Acute Stroke Trials[J] . Howard A. Rowley.Neuroimag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 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