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潘一
杨双春
机构
[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温室效应; 能源;
D O I
10.13840/j.cnki.cn21-1457/tq.2012.04.028
中图分类号
TE621 [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702 ;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清洁、高效、储量巨大的新型能源,其巨大的能源潜力引起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注意,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对其进行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才有学者关注和研究天然气水合物,起步相对较晚,因此研究人员做了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和资料处理等初步研究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人工合成天然气水合物开始,随着我国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在本世纪初我国在东海、南海等地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同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动力学机理、形成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如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以及如何防止天然气水合物所带来的温室效应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天然气水合物潜在的灾害和环境效应 [J].
甘华阳 ;
王家生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4, (04) :5-8
[2]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J].
于晓果 ;
李家彪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6) :947-954
[3]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及利用 [J].
徐明仿 ;
晏刚 ;
杜维明 .
能源技术, 2004, (05) :203-206
[4]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宋召军 ;
刘立 .
吉林地质, 2003, (04) :64-68
[5]   实行全球能源战略 建立全球供应体系 [J].
朱训 .
中国矿业, 2003, (05) :2-9
[6]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现状和商业化的技术关键 [J].
刘广志 .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3, (02) :8-10
[7]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探讨及中国海域勘探前景 [J].
张景廉 ;
于均民 ;
崔永强 ;
曹正林 ;
李相博 .
海洋石油, 2003, (01) :51-56
[8]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探讨 [J].
狄永军 ;
郭正府 ;
李凯明 ;
于开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1) :138-143
[9]   论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的关系 [J].
彭晓彤 ;
周怀阳 ;
陈光谦 ;
叶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4) :18-22
[10]   天然气水合物概况及最新研究进展 [J].
陈作义 ;
杨晓西 ;
叶国兴 ;
丁静 ;
李文国 .
海洋通报, 2002, (03) :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