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研究框架探析与思考

被引:22
作者
孙辉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信息中心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分析框架; 学科服务; 语义出版;
D O I
10.16353/j.cnki.1000-7490.2018.07.002
中图分类号
G350 [情报学];
学科分类号
1205 ;
摘要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是一种新型研究范式,需要对其研究价值、驱动模式、成果质量、知识服务等进行思考。[方法/过程]透视数字人文的研究机理,基于独立性和关联性原则描述数字人文的研究框架,认为其由网络计算存储层、人文学理层、资源层、问题层、模型层等11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功能层组成,并对各层次的功能、特点、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数字人文融合人文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其研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人文学理在数字人文研究中起主导作用;数字人文研究存在很多风险点,成果质量需控制;需要建立新型交流评价机制。研究还给出学科馆员和出版商参与建设数字人文项目的可操作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与理论结构探讨 [J].
刘炜 ;
叶鹰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 43 (05) :32-41
[2]  
中国史学在数字化时代的变与不变.[J].姜萌;.史学月刊.2017, 05
[3]  
大数据时代史学研究的趋势与反思.[J].郭辉;.史学月刊.2017, 05
[4]   量化数据库:“数字人文”推动历史研究之关键 [J].
梁晨 .
江海学刊, 2017, (02) :162-164+239
[5]   “数字史学”:现状、问题与展望 [J].
王涛 .
江海学刊, 2017, (02) :172-176
[6]   基本原则与关键问题——学术型图书馆馆员如何启动数字人文项目 [J].
肖鹏 ;
彭嗣禹 ;
王蕾 .
图书馆论坛, 2017, 37 (03) :20-25
[7]   美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调查 [J].
邓要然 ;
李少贞 .
图书馆论坛, 2017, 37 (03) :26-34
[8]   铁路、美国的现代化与数字史学 [J].
王涛 ;
William Thomas .
读书, 2016, (01) :83-88
[9]   基于工具书语料的国史知识库构建和检索 [J].
孙辉 ;
王颖 ;
张智雄 .
现代情报 , 2016, (01) :64-73
[10]   大数据时代的古典文学研究——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图像检索为中心 [J].
刘京臣 .
文学遗产, 2015, (03) :18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