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过程的合成特征及其可能机理

被引:26
作者
罗玲 [1 ]
何金海 [1 ]
谭言科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西伸过程; 日本东南部高空反气旋; 澳大利亚北侧; 低层气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4.4 [高空气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70~2000年6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20~30°N,115~125°E)区域内500 hPa的涡度变化选取了12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过程,合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过程中对流层高层和低层的环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30°N,115~125°E)区域内500 hPa负涡度的增加对应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过程。在副热带高压西伸过程中,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的中心位置虽然稳定少动,但是由于日本东南部反气旋的西移,使得南亚高压东侧的脊明显地加强东伸,这可能对对流层中层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具有重要作用。在对流层低层,源于澳大利亚北侧的气流越过赤道向北传播,经由南海季风槽后到达我国江淮流域,从而影响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
引用
收藏
页码:5465 / 54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海夏季风活动与季内北太平洋副高的形态和西伸 [J].
张韧 ;
余志豪 ;
蒋全荣 ;
罗坚 ;
董兆俊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02) :113-121
[2]   江淮入梅前后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西太平洋副高北跳西伸的可能机制 [J].
徐海明 ;
何金海 ;
周兵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02) :150-158
[3]   夏季季风降水凝结潜热释放效应对西太平洋副高形成和变异的影响 [J].
温敏 ;
何金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0, (04) :536-541
[4]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3) :2-8
[5]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影响东亚夏季风的过程——数值试验 [J].
何金海 ;
李俊 ;
李永平 .
气象学报, 1991, (02) :162-169
[6]   一次西太平洋副高中期进退过程环流机制的分析 [J].
喻世华 ;
潘春生 .
热带气象, 1989, (03) :220-226
[7]   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J].
杨修群 ;
黄士松 .
气象科学, 1989, (02) :125-138
[8]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期进退的环流机制 [J].
喻世华 ;
王绍龙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9, (03) :372-377
[9]   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 [J].
陶诗言 ;
朱福康 .
气象学报, 1964, (04) :385-396
[10]   副热带高压的东西向移动及其預报的研究 [J].
黄士松 .
气象学报, 1963, (03) :32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