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逻辑的正当意义

被引:25
作者
张江 [1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阐释逻辑; 阐释学; 逻辑公理; 范式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89.2 [哲学解释学];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阐释逻辑是生成与展开正当阐释的必要条件。一切科学,包括各类精神科学,都必须以完备的逻辑基础为支撑,都必须服从理性的逻辑要求。千百年来,围绕诸多有关阐释生成与展开的元问题,如阐释的确定性和相对性有无可靠的公理基础;阐释的开放与收敛何以为据;收敛是不是规范为一,开放是不是无限多元且无边界约束;多种阐释视角及结果,是连续还是离散;阐释的标准立足于真假还是可接受性,如此等等,阐释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阐释逻辑上的考辨与追究,无公理可依据,无规则可约束,无标准可衡定,使阐释学理论与方法的体系建构陷入困境。从当下情况看,着重于阐释的确定性、开放性、收敛性、融贯性、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深度切入,努力解决阐释学理论建构上的核心关切,生成自洽完备的公理与规则系统,并构建区别于经典逻辑和现有非经典逻辑的阐释逻辑,是阐释学理论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当今逻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取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177 +1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阐”“诠”辨——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一 [J].
张江 .
哲学研究, 2017, (12) :12-25+123
[2]  
动态偏好逻辑.[M].刘奋荣; 著.科学出版社.2010,
[3]  
诠释学.[M].(德) 伽达默尔 (Gadamer;H.G) ; 著.商务印书馆.2010,
[4]  
多值逻辑的理论和方法.[M].霍书全; 著.科学出版社.2008,
[5]  
次协调逻辑与人工智能.[M].桂起权等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