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气候特征

被引:29
作者
李江南
蒙伟光
王安宇
刘黎明
冯瑞权
侯尔滨
机构
[1]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2]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4]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5] 澳门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强度; 位置; 气候特征;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0704
中图分类号
P463 [中气候与小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45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个特征指数的月平均资料,对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副高的强度在一年中出现两次峰值,第一次出现在6月,第二次在9月。在45年里,副高强度有明显加强,副高位置有南落西移的趋势。副高强度存在3~4年、10~13年的振荡周期,10~13年的周期振荡在1950、1960、1970年代占主要地位,3~4年的周期振荡在1980、1990年代占主要地位。副高在1978年附近发生气候突变,副高强度由负距平为主转为正距平为主,而脊线位置正好相反。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广东省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 [J].
李江南 ;
王安宇 ;
蒙伟光 ;
樊琦 ;
冯瑞权 ;
侯尔滨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91-94+98
[2]   近百余年北京气候变化的小波特征 [J].
谢庄 ;
曹鸿兴 ;
李慧 ;
张雷刚 ;
陈道东 .
气象学报, 2000, (03) :362-369
[3]   关于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的定义 [J].
王安宇 ;
吴池胜 ;
林文实 ;
杨艳 ;
冯瑞权 ;
古志明 ;
梁嘉静 .
高原气象, 1999, (03) :400-408
[4]   6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华南降水的影响 [J].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1994, (03) :274-279
[5]   副热带高压结构及其同大气环流有关若干问题的研究 [J].
黄士松 ;
余志豪 .
气象学报, 1962, (S1) :339-359
[6]   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经向和纬向环流型的特征 [J].
陶诗言 ;
徐淑英 ;
郭其蕴 .
气象学报, 1962, (02) :91-103
[7]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 - 气象出版社 , 何金海等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