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理区划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空间分异基础。以国际上的生态地理区划原则为依据,采用多元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利用各种生态地理因子,包括气候指标如与植物耐寒性有关的绝对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最冷月日平均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需热性有关的植物生长季积温;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包括最冷月降水、最热月降水、年降水量、年降水的统计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年变率;植被指标如植被类型、植被区划类型、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植物区系类型、动物区系类型、植物特有属的丰富度以及度量植物多样性的植物种丰富度(属数、种数);土壤指标如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酸碱度、土壤表层阳离子交换量等;地形和地貌特征如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利用模糊聚类的手段,综合进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采用四级区划,即:生物大区→生物亚区→生物群区→生物区。全国划分为5个生物大区,7个生物亚区和18个生物群区:Ⅰ北方森林大区:ⅠA欧亚北方森林亚区:ⅠA1南泰加山地寒温针叶林,ⅠA2北亚针阔叶混交林。Ⅱ北方草原荒漠大区:ⅡB欧亚草原亚区:ⅡB1内亚温带禾草草原,ⅡB2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灌木草原);ⅡC亚非荒漠亚区:ⅡC1中亚温带荒漠,ⅡC2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