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与社会奇点:人工智能革命与马克思工艺学批判重构

被引:23
作者
刘方喜 [1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奇点; 工艺学批判; 社会人的生产器官; 劳动资料形式;
D O I
10.15894/j.cnki.cn11-3040/a.2018.06.020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1201 ; 060207 ; 020102 ;
摘要
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部分,工艺学批判把科学技术纳入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体框架中,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对此加以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现代工业基础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革命性、累积性是促发当今技术奇点,进而使生产力(经济)、生产关系(社会)临近奇点的重要历史动因。机械自动化技术引发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工艺革命"即机器体系革命,使生产的体力器官发育成熟,并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随之成熟,进而成为"工艺上的事实",同时其自我否定进程也被开启,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首次出现。当今建立在智能自动化技术基础上的人工智能革命,标志着具有革命性、累积性的现代技术的发展已临近奇点,并且正在引发现代工业的"第二次工艺革命",使劳动资料形式由机械化转向智能化。这同时意味着,生产的智力器官开始发育成熟,生产力趋于全面解放并临近奇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否定的奇点随之将至,智能自动化机器体系将是更适合社会主义的劳动资料形式。由此,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第二次出现并将成为"工艺上的事实",进而走向全面胜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工艺学批判重构:物联网生产方式革命与马克思归来 [J].
刘方喜 .
东南学术, 2018, (05) :183-191
[2]   共享: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新探索 [J].
刘方喜 .
甘肃社会科学, 2018, (02) :188-194
[3]   物联网分享还是人工智能垄断: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数字资本主义 [J].
刘方喜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 (02) :52-65
[4]   “大机器工业体系”向“大数据物联网”范式转换:社会主义“全民共建共享”生产方式建构的重大战略机遇 [J].
刘方喜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 (10) :73-79+108
[5]  
人工智能革命[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卡鲁姆·蔡斯, 2017
[6]  
经济奇点[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卡鲁姆·蔡斯, 2017
[7]  
经济奇点[M]. 中信出版社 , 史蒂文·希尔,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