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引发的颗粒侵蚀及其治理

被引:9
作者
王兆印
刘丹丹
施文婧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颗粒侵蚀; 植被修复; 汶川地震; 溜砂坡; 泥石流;
D O I
10.16843/j.sswc.2009.06.001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颗粒侵蚀是裸露的岩石在阳光暴晒和热胀冷缩作用下破碎,呈颗粒状剥离沿坡面滚落,在坡脚形成碎屑堆积扇的现象。汶川地震发生后,江河沿岸无数的山体崩塌与滑坡造成了大片完全裸露的山体,颗粒侵蚀面积急剧扩大。颗粒侵蚀对植被造成毁灭性破坏、造成飞石伤人和大量坡面泥石流。通过调查和野外实验研究了颗粒侵蚀的规律及其治理方法,发现阳光暴晒和温差变化是岩石表面呈颗粒状脱离的主因,风吹和震动是颗粒从陡坡滚落的触动力。采用鼓风机在野外试验,发现颗粒吹落量和吹落颗粒粒径与风速存在一定关系,并且颗粒侵蚀可以快速治理,在颗粒侵蚀面上喷洒带有苔藓孢子粉的稀泥浆,2个月后长出苔藓层,隔断了阳光暴晒和温差变化,控制了颗粒侵蚀。如果在震区采用直升飞机喷洒苔藓孢子粉泥浆,可以大面积快速修复植被。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Dry granular flow modelling including erosion and deposition [J].
Naaim, M ;
Faug, T ;
Naaim-Bouvet, F .
SURVEYS IN GEOPHYSICS, 2003, 24 (5-6) :569-585
[2]  
Textbook for graduated students..Wang Z Y;Lee J H W;Melching C S;.Tsinghua University.2008,
[3]  
中国水土保持.[M].唐克丽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4]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M].张荣祖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
[5]   公路溜砂坡灾害形成机理研究 [J].
赵欣 .
公路交通技术, 2009, (03) :29-33
[6]   重力侵蚀分类研究 [J].
郑书彦 .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05) :46-48
[7]   粒状碎屑溜砂坡运动方程与砂坡土压力计算(溜砂坡系列研究之三) [J].
王成华 ;
阙云 ;
徐骏 ;
李新坡 .
岩土力学, 2007, (07) :1299-1303
[8]   粒状碎屑溜砂坡桩板墙加固防护技术 [J].
徐骏 ;
王成华 ;
何思明 ;
张小刚 ;
周麟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3) :315-317
[9]   粒状碎屑溜砂坡运动特征与动力数值分析——溜砂坡系列研究之二 [J].
王成华 ;
阙云 ;
李新坡 ;
张小刚 .
岩土力学, 2007, (02) :219-223
[10]   粒状碎屑溜砂坡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研究(溜砂坡系列研究之一) [J].
王成华 ;
张小刚 ;
阙云 ;
何思明 .
岩土力学, 2007, (01) :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