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农村就地城市化特征和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8
作者
翁计传
闫小培
机构
[1]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村就地城市化; 典型特征; 动力机制; 中山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农村在经历着由传统农村,在经历过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后,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的农村就地城市化。本文以中山市为例,分析其农村就地城市化的典型特征和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其就地城市化特征差异较大;中山市就地城市化发展主要是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机制、外向经济带动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体制制度推阻机制等综合机制共同作用形成的,但每种机制在中山市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起的带动作用或主导机制是存在演进更替的,其动力贡献度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就地城镇化视角下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林敏.福建师范大学.2010, 03
[2]  
泉州市乡村—城镇就地转型与大泉州空间发展模式.[D].何开进.福建师范大学.2006, 01
[3]  
晋江市就地城镇化研究.[D].吴梅华.福建师范大学.2006, 01
[4]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7, (06) :563-570
[5]   农村城市化:“苏南模式”与“珠江模式”比较研究 [J].
张敏 ;
顾朝林 .
经济地理, 2002, (04) :482-486
[6]   超越城乡二分法:对中国城乡人口划分的若干思考 [J].
朱 宇 .
中国人口科学, 2002, (04) :36-41
[7]  
中国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M].许学强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