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白洋淀芦苇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与利用
被引:53
作者
:
李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建国
李贵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贵宝
刘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刘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殿武
陈桂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陈桂珅
机构
:
[1]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3]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来源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2004年
/ 05期
关键词
:
芦苇资源;
生态功能;
生态利用;
白洋淀湿地;
D O I
:
10.13476/j.cnki.nsbdqk.2004.05.013
中图分类号
: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芦苇是白洋淀湿地中最重要的水生植物 ,面积约 6 0 0 0hm2 。介绍了白洋淀芦苇资源的分布、产量情况 ,并分析了白洋淀芦苇所具有的生态功能 ,包括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澄清水质、抑制藻类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由于白洋淀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环境污染 ,所以最后围绕白洋淀芦苇净化水环境的功能提出了白洋淀芦苇的生态利用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芦苇和荻的栽培与利用.[M].赵家荣主编;.金盾出版社.2002,
[2]
中国湿地植被.[M].中国湿地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
[3]
中国南荻和芦苇科技论文集.[M].王宗典等 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4]
白洋淀芦苇湿地退化及其保护研究
李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李建国
李贵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李贵宝
崔慧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崔慧敏
王殿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王殿武
[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4,
(03)
: 35
-
38
[5]
芦苇抗镉污染机理研究
江行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逆境植物研究所
江行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长海
赵可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逆境植物研究所
赵可夫
[J].
生态学报,
2003,
(05)
: 856
-
862
[6]
三江平原芦苇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张友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友民
刘兴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刘兴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洪兴
王立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王立军
张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镝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1)
: 58
-
61
[7]
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淑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仁卿
张治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治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卫华
刘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刘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百敏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1)
: 78
-
85
[8]
盘锦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辛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
辛琨
肖笃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
肖笃宁
[J].
生态学报,
2002,
(08)
: 1345
-
1349
[9]
辽东湾芦苇湿地对陆源营养物质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曲向荣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贾宏宇
张海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张海荣
李秀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李秀珍
李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李培军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 270
-
272
[10]
芦苇叶中Rubisco对干旱生境的响应
赵相山,陈国仓,张承烈,甘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物系,甘肃省中医学院
赵相山,陈国仓,张承烈,甘敏
[J].
西北植物学报,
1994,
(03)
: 193
-
197
←
1
→
共 10 条
[1]
芦苇和荻的栽培与利用.[M].赵家荣主编;.金盾出版社.2002,
[2]
中国湿地植被.[M].中国湿地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
[3]
中国南荻和芦苇科技论文集.[M].王宗典等 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4]
白洋淀芦苇湿地退化及其保护研究
李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李建国
李贵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李贵宝
崔慧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崔慧敏
王殿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王殿武
[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4,
(03)
: 35
-
38
[5]
芦苇抗镉污染机理研究
江行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逆境植物研究所
江行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长海
赵可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逆境植物研究所
赵可夫
[J].
生态学报,
2003,
(05)
: 856
-
862
[6]
三江平原芦苇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张友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友民
刘兴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刘兴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洪兴
王立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王立军
张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镝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1)
: 58
-
61
[7]
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淑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仁卿
张治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治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卫华
刘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刘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百敏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1)
: 78
-
85
[8]
盘锦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辛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
辛琨
肖笃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
肖笃宁
[J].
生态学报,
2002,
(08)
: 1345
-
1349
[9]
辽东湾芦苇湿地对陆源营养物质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曲向荣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贾宏宇
张海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张海荣
李秀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李秀珍
李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李培军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 270
-
272
[10]
芦苇叶中Rubisco对干旱生境的响应
赵相山,陈国仓,张承烈,甘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物系,甘肃省中医学院
赵相山,陈国仓,张承烈,甘敏
[J].
西北植物学报,
1994,
(03)
: 193
-
19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