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高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构建
被引:6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红
[
1
]
阎耀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公共危机研究所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阎耀军
[
2
]
机构
:
[1]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
天津工业大学公共危机研究所
来源
:
未来与发展
|
2010年
/ 33卷
/ 10期
关键词
:
安全防范;
技术防范;
视频监控;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
040106 ;
摘要
: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校区开放程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亦越来越高,高校安防面临新的挑战。在高校安全防范的手段中,技术防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构建高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是高校安防的一次革新。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9+61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安全技术防范与和谐社会
[J].
周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所
周桐
.
大众标准化,
2009,
(S1)
:76
-77
[2]
高校安全技术防范建设的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宏露
.
科技信息,
2009,
(14)
:350
-351
[3]
视频监控系统在高校安全防范管理中的作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章坚宁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顾方磊
.
消费导刊,
2009,
(05)
:197
-198
[4]
高清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发展方向
[J].
林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恒生数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林冬
.
中国安防,
2009,
(Z1)
:38
-39
[5]
高校应急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
[J].
黄德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集美大学
黄德棋
.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02)
:40
-43
[6]
新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思路
[J].
张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张啸
.
新西部(下半月),
2008,
(04)
:121
-122
[7]
当前高校安全形势分析与促进校园安全的思考
[J].
王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赤峰学院保卫处
王志刚
;
李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赤峰学院保卫处
李刚
.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54
-56
[8]
数字化综合安防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卢建斌.四川大学.2006, 02
←
1
→
共 8 条
[1]
安全技术防范与和谐社会
[J].
周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所
周桐
.
大众标准化,
2009,
(S1)
:76
-77
[2]
高校安全技术防范建设的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宏露
.
科技信息,
2009,
(14)
:350
-351
[3]
视频监控系统在高校安全防范管理中的作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章坚宁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顾方磊
.
消费导刊,
2009,
(05)
:197
-198
[4]
高清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发展方向
[J].
林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恒生数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林冬
.
中国安防,
2009,
(Z1)
:38
-39
[5]
高校应急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
[J].
黄德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集美大学
黄德棋
.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02)
:40
-43
[6]
新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思路
[J].
张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张啸
.
新西部(下半月),
2008,
(04)
:121
-122
[7]
当前高校安全形势分析与促进校园安全的思考
[J].
王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赤峰学院保卫处
王志刚
;
李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赤峰学院保卫处
李刚
.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54
-56
[8]
数字化综合安防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卢建斌.四川大学.2006, 0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