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条件下的劳资关系及其治理机制

被引:6
作者
刘泰洪 [1 ]
杨焕城 [2 ]
机构
[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
[2] 不详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合作主义; 劳动关系; 化解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6 [劳动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劳动关系正处在深刻的变动中,劳动关系双方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发的劳动争议日益凸显,并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劳动争议的产生,既有劳动和资本对抗性依附的共性,也有转型期特有的制度困境和利益逻辑。合作主义的价值内涵重视协调和整合,有助于劳动关系治理的平稳转型。在合作主义治理模式下,寻求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因素",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成为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性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及其实现机制——基于“合作主义”的视角 [J].
吕景春 .
南京社会科学, 2007, (09) :31-41
[2]   调整劳动关系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J].
孙祖芳 .
社会科学, 2007, (05) :53-62
[3]   “合作主义”理论的中心问题 [J].
张静 .
社会学研究, 1996, (05) :41-46
[4]  
法团主义[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静著, 2005
[5]  
管理思想的演变[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丹尼尔A.雷恩(DanielA.Wren)著, 2000
[6]  
Precarious Employment and Workers’ Compensation[J] . Michael Quinlan,Claire Mayh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 . 1999 (5)
[7]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P.C.Schmitter. The New Corporatism:Social-Political Structures in the Iberian World .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