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的双框架与隐性的双中心——冷和平时期的亚太区域合作

被引:14
作者
王玉主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2]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关键词
亚太区域合作; 冷和平; 双框架; 权力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 [国际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区域合作在本质上是一种国际关系,因此合作的性质和形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或区域国际秩序性质的影响。反过来,在特定国际或地区秩序下形成的区域合作格局本身又是其赖以存在的国际秩序的一部分。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功到目前为止已经带动中国走向崛起,并使大国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相互依赖关系的亚太地区进入一种冷和平秩序状态。与此前人们使用的冷和平概念不同,作者把冷和平定义为大国无战争时代大国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正常状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和平,但又以大国的相互竞争为特点。在冷和平秩序下,大国之间的合作会十分关注相对收益,而这种脱离国际合作共赢理念的行为会异化亚太区域合作的动力基础,并使区域合作安排被工具化。作为这种变化的结果,亚太地区目前出现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将并行存在而发展成一种双框架格局,中美在这个双框架背后的隐性竞争则使该框架表现出明显的对抗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9+155 +15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55 条
[1]   TPP的影响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J].
李罗莎 .
全球化, 2014, (03) :64-75+126
[2]   TPP新特征与日本加入谈判的影响 [J].
姜跃春 .
亚太经济, 2014, (02) :121-124
[3]   划时代变迁中的大国关系 [J].
巴里·布赞 ;
节大磊 .
国际政治研究, 2014, 35 (01) :20-35+5
[4]   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的未来 [J].
郑永年 .
国际政治研究, 2014, 35 (01) :36-48+6
[5]   广域一体化新视角下东亚区域合作为何选择RCEP而非TPP? [J].
陈淑梅 ;
赵亮 .
东北亚论坛, 2014, 23 (02) :50-58+127
[6]   RCEP倡议与东盟“中心地位” [J].
王玉主 .
国际问题研究, 2013, (05) :46-59
[7]  
通往自由贸易的地区途径[J]. 安娜·帕拉西奥.中国新闻周刊. 2013(29)
[8]   中国不应缺席TPP [J].
何帆 ;
杨盼盼 .
经济导刊, 2013, (Z3) :57-58
[9]   TPP对RCEP:亚太地区合作背后的政治博弈 [J].
王金强 .
亚太经济, 2013, (03) :15-20
[10]  
21世纪的全球化:一个发展新纪元[J]. 简·内德韦恩·彼得斯,王浩.中国治理评论.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