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分类起源及在杂种生产中利用的可能性

被引:12
作者
刘秉华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基因控制; 育性; 上位基因; 显性不育基因; 基因互作; 作物; 杂种; 杂交种;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1991.03.01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细胞核雄性不育,即核不育,是由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现象,已经在玉米、棉花、谷子、水稻、小麦、大麦、油菜、番茄、大白菜和洋葱等许多作物上发现或诱导出这种雄性不育类型。在核不育材料中,多数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只有极少数受控于显性基因。在我国,由于显性核不育材料—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推动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8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