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防刑的裁量

被引:106
作者
张明楷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预防刑; 刑罚目的; 量刑平衡; 罪行轻重; 量刑情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D915.3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106 ; 030609 ;
摘要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是报应的正当性与预防犯罪目的的合理性,基于报应所裁量的刑罚是责任刑,基于预防犯罪目的所裁量的刑罚是预防刑。裁量预防刑时应当重点追求特殊预防,不得使积极的一般预防优于特殊预防;裁量预防刑时难以追求积极的一般预防,不得追求消极的一般预防;但是,如果一般预防的必要性小则应当从宽处罚。由于预防刑的裁量是刑罚个别化的过程,所以,不能追求量刑平衡。在任何犯罪中,表明被告人再犯罪危险性小的情节都应当受到重视,对罪行严重的犯罪不适用或者严格适用酌定从宽情节的做法,违反刑罚目的。裁量预防刑时,对影响责任刑的情节与影响预防刑的情节,既不能进行综合判断,也不能使之相互抵消;既要考虑类型化的情节,也要考虑非类型化的情节。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量刑规范化办案指南.[M].熊选国;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
[2]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与“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理解与适用.[M].熊选国;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0,
[3]  
裁量正义.[M].(美) 戴维斯 (Davis;K.K.) ; 著.商务印书馆.2009,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M].陈兴良;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法律现代主义.[M].[美]戴维·鲁本(DavidLuban)著;苏亦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  
经济伦理学大辞典.[M].(美)乔治·恩德勒等主编;李兆雄;陈泽环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  
刑法学研究新视野.[M].鲍遂献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8]  
刑法学原理.[M].高铭暄 主编;陈兴良等 撰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  
中日刑事法若干问题.[M].苏惠渔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0]  
定罪导论.[M].王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