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南晚中生代的壳幔作用:平潭火成杂岩的同位素证据

被引:38
作者
董传万
周新民
李惠民
任胜利
周新华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
[3]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壳幔作用; 火成杂岩; 闽东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正>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并与下部地壳的相互作用,是地壳增生和改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形成钙碱性花岗岩类杂岩的重要机制,因此,在钙碱性花岗岩中往往保存着壳幔作用的信息,本文以福建平潭钙碱性火成杂岩为例,据其单粒锆石U-Pb法定年和全岩Sm-Nd同位素研究,结合闽东南的地球物理资料,讨论这一地区的壳-幔相互作用问题1 平潭火成杂岩地质概况福建平潭县是我国第五大岛,岛上出露角闪辉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它们的出露面积比约为6:12:82,构成以花岗岩为主体的钙碱性杂岩,这一面积比说明,不可能由一种基性岩浆演化出面积比之大约20倍的花岗岩类,野外观察表明,角闪辉长岩呈岩株、岩墙穿插在花岗岩中,岩墙边界弯曲呈细褶状,在岩墙附近的花岗质岩石中常集结着大量定向分布的浑圆状、鱼群状辉长质岩石包状,构成层流状(Stromatitic-like)构造,其中一些较大的岩石包体具冷凝边,有的又具反向脉(Back-vein),这些包体是同深成岩墙边缘的两种岩浆混合过程中的条带状辉长质岩浆碎块,以上地质学证据表明,平潭火成杂岩是由两种独立的岩浆,即辉长质岩浆和花岗质岩浆,近于同时结晶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59 / 9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广东麒麟新生代玄武质角砾岩筒中岩石包体的研究 [J].
徐夕生,周新民 .
岩石学报, 1995, (04) :441-448
[2]   泉州辉长岩中单粒锆石U-Pb法定年——闽东南基性岩浆岩的起源 [J].
李惠民 ;
董传万 ;
徐夕生 ;
周新民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02) :158-160
[3]   福州—泉州—汕头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炸地震研究 [J].
廖其林 ;
王振明 ;
王屏路 ;
余兆康 ;
吴宁远 ;
刘宝诚 .
地球物理学报, 1988, (03) :270-280
[4]   闽台铲状活动断裂 [J].
万天丰 ;
褚明记 .
地球科学, 1987, (01) :21-29
[5]  
漳州I-A型花岗岩[M]. 科学出版社 , 周若等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