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布

被引:60
作者
马明东 [1 ]
江洪 [2 ]
刘跃建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
[2] 浙江林学院国际生态中心
关键词
楠木人工林; 生物量; 碳含量; 净生产量; 碳贮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9gC·g-1,树皮0.4654gC·g-1,树枝0.5232gC·g-1,树叶0.4958gC·g-1,树根0.4931gC·g-1,灌木层0.4989gC·g-1,草本层0.4733gC·g-1,苔藓层0.4143gC·g-1,枯落物层0.3882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227.59t·hm-2,其中乔木层91.33t·hm-2,占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40.13%,灌木层0.38t·hm-2,只占0.17%,草本层1.71t·hm-2,占0.76%,苔藓层0.63t·hm-2,占0.28%,枯落物层0.66t·hm-2,占0.29%,林地土壤(0~80cm)碳贮量为132.88t·hm-2,占58.40%;其碳库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0~80cm)>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苔藓层>灌木层;楠木林分净生产量为8.5706t·hm-2a-1,其中乔木层净生产量为6.6691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7.82%。楠木林分碳素年固定量4.2536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固定量3.5736t·hm-2a-1,占林分总量的84.01%。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四川西北部亚高山云杉天然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净生产量和碳贮量的初步研究 [J].
马明东 ;
江洪 ;
罗承德 ;
刘跃建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305-312
[2]   毛竹林的碳密度和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 [J].
周国模 ;
姜培坤 .
林业科学, 2004, (06) :20-24
[3]   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贮量与分布研究 [J].
雷丕锋 ;
项文化 ;
田大伦 ;
方晰 .
生态学杂志, 2004, (04) :25-30
[4]   马尾松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 [J].
方晰 ;
田大伦 ;
胥灿辉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 (02) :11-15
[5]   18年生樟树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 [J].
姚迎九 ;
康文星 ;
田大伦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 (01) :1-5
[6]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碳素密度、贮量和分布 [J].
方晰 ;
田大伦 ;
项文化 .
林业科学, 2002, (03) :14-19
[7]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大气碳的潜力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生态学杂志, 2000, (04) :72-74
[9]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生产和二氧化碳同化净增量的初步研究 [J].
李意德 ;
吴仲民 ;
曾庆波 ;
周光益 ;
陈步峰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2) :32-39
[10]   中国森林C汇功能基本估计 [J].
康惠宁,马钦彦,袁嘉祖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3) :230-234